年代快穿:改变悲惨人生 第4(2 / 2)
牢挂在货车车壁上,就去帮其他人了。
颠簸了一个多小时,祝子期感觉腿都要麻了,货车终于熄火,到了目的地。
靠近外面的知青一个个像下饺子一样掉下去。
好在车厢距地面不高,他们屁股落地,没受伤。
“师傅,这路况也太差了,我都要被颠散架了,要不是有人抓着,都能飞出去。”说这话的是个开朗活泼的女生。
她坐在后车尾,那里是最颠簸的位置。
大家听了她的话,哈哈大笑表示赞同。
“姑娘,这路不好,我也没办法,货车也是好不容易调过来,不然你们坐驴车,只会更难受。”师傅也嬉笑着回答。
“车速也不能慢,不然有的村子离得远,回去要摸黑了。”
大家笑着讨论自己坐车的感受,气氛一片大好。
祝子期看着前面不远处十几辆驴车,很快找到了林二舅。
他和周围的村民一样,皮肤黝黑,脸上布满风霜,双手密密麻麻的老茧,双眼有些呆滞,但做事很细心认真。
被鸠占鹊巢的下乡知青06
此时他也正探着头在找人,可惜距离太远,况且祝子期上一次来姥姥家,那是很久之前了,他根本认不出来现在的外甥女。
现在是下午五点多,太阳西斜,热气也在慢慢消散。
“大家根据我念的名单前往各自村庄代表面前报到。”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站在货车后面,高声朗读名单。
还没等他念完,祝子期直接朝林家庄那边走过去。
“村长,我是祝子期。”祝子期朝着驴车上抽烟的村长说话。
他抬头仔细看了看祝子期,然后又低下头在名单上打个勾。
“这闺女真俊,你和你妈长的像,我一眼就认出来了,建国,这就是你外甥女。”
村长这话报有夸张的成分,祝子期没报名的时候,林二舅都没认出来,他怎么可能认的出来?
但祝子期没有说破,她笑着回答:“大家都说我和我妈很像。”
旁边的林二舅又仔细看了祝子期一阵,这才反应过来去提行李。
“谢谢二舅。”
“城里的姑娘就是客气,都是一家人,什么谢不谢的,到了咱们林家庄,你就把这里当成家就好。”
说完,村长又去登记其他知青的名单。
祝子期把东西放好,就坐上了车。
林二舅很沉默,一句话也没说,只是默默帮着分配到林家庄的知青提行李。
李家庄这次被分了6个知青,三男三女。
刘思雨看到祝子期,显然有些惊讶,“这位女同志,咱俩可真有缘分。我叫刘思雨,今年17岁,你呢?”
“我叫祝子期,今年16岁。”祝子期笑着和她握了个手。
“都上车吧,有话村里再说。”林村长表情还算满意,这次来的男知青还算健壮,女知青里也没有太柔弱的。
毕竟要下田干活,身体太差可不行。
所有人上了驴车,离开了广场,其他知青也跟着各村子的车子散开。
林家庄知青点。
知青点挨着林家庄的小学,是八间泥巴房,旁边有一小块菜地,种着三三两两的蔬菜。
这八年来,送到林家庄的知青不少,有近50人,陆陆续续走了不少。
有找到关系回城的,有故意受伤回城的,还有的知青和当地村民结婚,搬了出去,现在知青点里只有15个人。
再加上新来的知青就变成21人。
八间屋子显然是不够所有人住两人一间的,老知青只给他们腾出了两间房,男女知青各住一间。
下工后,老知青们一边吃着饭,一边等待着迎接新来的知青。
乡下的生活太过无趣,他们需要有新人来带动情绪。
坐在驴车上晃悠晃悠一个小时后,祝子期看到了林家庄村口的石碑。
前面不远处的大榕树下,围坐着许多看热闹的老人小孩,他们说着知青们听不懂的方言,讨论的激烈。
祝子期打开辅助系统,进行优化,很快,她就听懂了人们的话。
无非是八卦新知青们的来历,然后猜测这群知青能待多久,他们干活时又会出什么丑之类的。
其中也有人知道祝子期的身份,众人看她的眼神无比热烈,讨论的更大声了。
祝子期选择无视她们,反正被人说几句又不会掉块肉,前提是不怼到她面前去。
车子很快到了知青点,村长带着新知青下车,交给知青点里年龄最大的一个男知青。